【规划环评公示】渝北区“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作者:admin点击次数:4714发布时间:2018-05-28
渝北区“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2月14日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文)规定,现将渝北区“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信息予以公告。
一、规划背景
渝北区作为重庆对外交通门户枢纽,同时又是重庆衔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区域对外交流日益强化,多个市区级园区、平台全面开花,成为主城区建设用地面积增长最快、国民生产总值规模最大、常住人口总量最多的行政区。“十三五”是渝北区深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渝北区综合交通质效提升的重要阶段。因此,渝北区交通委员会和渝北区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编制完成了《渝北区“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从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交通运输服务管理、交通发展保障体系三个方面明确交通运输发展行动纲领,指导“十三五”期的渝北区综合交通发展。
二、规划名称及概要
- 渝北区“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 渝北区整个辖区。
- 2016~2020
- 规划目标:
渝北区“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建成畅通便捷、互联互通、舒适安全、经济绿色的空港综合交通枢纽,总体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需要。“十三五”期间,全区交通规划总投资约904.63亿元。
具体目标和主要指标如下::
(1)建成互联互通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①建成西部门户型复合枢纽。完成江北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完善国内国际航线,加快航空物流发展,实现2020年江北机场旅客年吞吐量达到5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45万吨,航空业务量进入全球机场前50位。
②铁路实现对外客货互联互通。加快完成渝万城际、铁路枢纽东环线及机场支线建设,构建“一环四射三支” 的铁路网格局。初步形成“空港+高铁”的客运联运体系,满足“千亿园区通铁路”的货运联运需求。预计十三五期末,渝北区铁路里程达175.3公里,其中高速铁路里程38.18公里。
③高速公路形成“两环五射”网络结构。以三环高速、渝广高速、渝长高速扩能、渝武高速扩能为建设重点,初步形成“两环五射” 的公路网结构,新增高速公路里程63公里,总里程达208公里,极大增强高速公路对渝北区的服务能力。
④港口航运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以洛碛港区建设、悦来码头建设为重点,提高港口服务能力,促进港城一体发展,促进御临河沿线码头向休闲、旅游功能转变。实现洛碛港吞吐能力100万吨/年,悦来客运码头年接待能力达到15万人次。
(2)建成外畅内达、城乡一体、全面覆盖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①轨道覆盖主要建设片区。积极推进轨道线路建设和前期研究工作,新增6条轨道交通线路运营,争取轨道5号线二期开工建设。基本形成“七线一环”的轨道网络格局,新增轨道线路里程56.95公里,轨道线网运营里程达88.97公里,实现主要功能片区轨道全覆盖。
②道路实现城区互联互通。加快城区道路建设,构建“五横五纵” 高、快速路网。积极推进快速路建设,构建城市对外大通道;完善主干路系统,打通临近片区对外通道,实现城区各片互联;加密次支路网,打通断头路,增强片区内部道路疏散能力;完善立交节点,增强节点转换功能。“十三五”期实现新增道路里程180.10公里,形成对外快速联系,临近多通道互联,内部连网成片的道路网体系。
③公路实现城乡高效融合。加快南北大道、南北大道北延伸段、两江大道北延伸段快速公路建设,积极推进国省干道升级和标准化改造,强化旅游公路、产业公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十三五”期实现新增、改造公路里程2086公里,其中国省道、旅游路、产业路技术等级达到三级及以上,实现“镇镇快速、村村循环、社社连通”。
④公共停车场10分钟全覆盖。加快社会公共停车场建设,有效缓解停车难的问题。“十三五”期多方式建设公共停车场30余处,新增公共停车位总数4000多个。重点落实建成区公共停车设施布局,有效缓解城市重点地区的停车供需矛盾。
(3)建成高效、集约、客货分离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
①形成多层次、便捷化、一体化的公共客运体系。完善客运枢纽布局,构建综合交通换乘枢纽、城市公交枢纽、城乡公交首末站和客运站的三级客运枢纽体系。提升航空、铁路、公路及水运的服务水平,基本形成以高速铁路、公路客运为主的区际、城际公共客运体系;优化城市公交体系,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其他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交体系,公共交通服务指数达到90%,公共交通机动出行分担率达到65%。协调整合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班线,建立安全、高效、公平、集约的城乡客运体系,实现“镇镇通公交、村村通客车”。
②形成高效率、低成本、现代化的货运物流体系。加快航空物流园、洛碛物流园区等货运物流枢纽建设,基本形成以物流园区为核心、货运站场为骨干、配送中心为节点的物流节点网络体系。倡导区际、城际货运多式联运,空铁、铁水、空铁水等多式联运比例明显提高;航空物流显著发展,空港和渝新欧国际班列货运常态化。公路货运运输向现代物流转型,规模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货运车型标准化率超过80%、厢式货车占比超过30%。城乡物流配送网络进一步发展,基本实现镇镇设网店,村村通快递。
(4)建成“权责明确、智慧高效、平安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行业。
①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实效。加快职能转变,强化市场在交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大交通”管理体制深化完善,综合交通管理体制更加高效;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行业管理更加规范。
②交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发展,整合交通信息资源,初步建设以服务和管理为导向、信息资源共享的综合交通信息平台;依托信息平台提升交通政务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交通业务管理及监察信息化、交通行政执法信息化、交通基础设施养护管理信息化。
③安全应急能力大幅增强。强化交通行业安全管理。高速公路、内河渡口、码头视频监控率100%。城市公交、道路客运车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总质量12吨以上营运货车GPS安装率达到100%。 “四类重点船舶”运行监测率100%;加强安全应急预案研究,高速公路应急救援响应时间不超过20分钟,干线公路应急救援到达时间不超过90分钟。
渝北区“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指标见表2.1-1。
表2.1-1 渝北区“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指标一览表
综合交通分类 |
类别 |
单位 |
2015年现状情况 |
2020年规划目标 |
规划数据备注 |
属性 |
基础
设施 |
空港 |
客运量 |
万人/年 |
3240.2 |
5000 |
|
预期 |
货运量 |
万吨/年 |
31.9 |
45 |
|
预期 |
铁路 |
条数 |
个 |
5 |
8 |
含在建 |
预期 |
总里程 |
公里 |
76.1 |
203 |
预期 |
水运 |
航道里程 |
公里 |
173.11 |
173.11 |
含等级外航道 |
预期 |
公路 |
总里程 |
公里 |
2495.7 |
2955 |
含在建 |
预期 |
高速公路里程 |
公里 |
144.5 |
208 |
|
预期 |
城市道路 |
里程 |
公里 |
683 |
863.10 |
|
预期 |
城市公交 |
轨道里程 |
公里 |
32.02 |
87.07 |
运营轨道 |
预期 |
轨道车站个数 |
个数 |
11 |
46 |
含在建 |
预期 |
公交站场面积 |
平方
公里 |
11.9 |
18.7 |
|
预期 |
运输
服务 |
民航国际客运通航点 |
个数 |
25 |
40 |
|
预期 |
航线覆盖国内机场比例 |
% |
80 |
95 |
|
预期 |
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 |
% |
65 |
100 |
|
预期 |
公共交通服务指数 |
% |
/ |
90% |
|
预期 |
公交出行分担率 |
% |
32.6 |
65 |
含轨道出行分担率 |
预期 |
镇镇有客站比例 |
% |
45.5 |
100 |
公路客运站、公交站场 |
约束 |
镇镇通公交比例 |
% |
0 |
100 |
|
约束 |
行业发展保障 |
高速公路重点路段视频监控覆盖率 |
% |
/ |
100 |
|
预期 |
内河干线航道重点航段动态监测覆盖率 |
% |
/ |
100 |
|
预期 |
城市公交与“两客一危”车辆、12吨营运货车及“四类重点船舶”运行监测率 |
% |
/ |
100 |
|
预期 |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响应时间 |
分钟 |
/ |
20 |
|
预期 |
干线公路应急救援到达时间 |
小时 |
/ |
1.5 |
|
预期 |
重点建设项目
本次规划方案涵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服务管理、交通发展保障体系等内容。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民航
全面提高机场运输保障能力,有效提升江北机场的枢纽竞争力,努力打造西部门户型复合枢纽机场和西部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十三五”期间民航重点建设项目见表2.2-2。
表2.1-2 十三五期间民航重点建设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内容 |
概(估)算投资(万元) |
建设时序 |
建设
性质 |
开工 |
完工 |
航空 |
89亿元 |
|
|
|
1 |
江北机场第三跑道及东航站区 |
完成机场四期扩建,及东航站区建设。 |
890000 |
2016前 |
2017 |
续建 |
(2)铁路
“十三五”期间,渝北区铁路建设投资390.64亿元,建成及开工铁路里程133.18公里。继续推进渝万城际建设,开工铁路枢纽东环线及机场支线、黄茅坪支线。客运可连通机场和重庆北站,与国铁、市郊铁路互联互通,实现空铁联运,拓展江北机场服务腹地。货运可实现江北机场、主要产业园区和主城区八大对外货运枢纽的对接,向西接入渝新欧铁路,向东联系长江立体交通走廊。依托铁路枢纽东环线和支线,建设木耳站、统景站、复盛站、机场站和黄茅坪站。“十三五”期间铁路重点建设项目见表2.1-3。,规划铁路建设示意图见图3.1。
表2.1-3 “十三五”期间铁路重点建设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内容 |
建设里程
(公里) |
概(估)算投资
(万元) |
建设时序 |
建设
性质 |
开工 |
完工 |
铁路 |
133.18公里 |
390.6亿元 |
|
|
|
1 |
渝万铁路 |
续建渝万高速铁路 |
38.18 |
207400 |
2016前 |
2017 |
续建 |
2 |
铁路枢纽东环线 |
开工建设铁路枢纽东环 |
56 |
2180500 |
2016 |
2019 |
新建 |
3 |
机场支线、黄茅坪支线 |
建设机场支线并连接重庆北站及东环线,建设黄茅坪支线连接东环线 |
39 |
1518500 |
2016 |
2019 |
新建 |
(3)高速公路
着力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围绕城区形成“两环五射”高速公路网络,同时进一步论证、优化高速公路开口布局,加强高速公路对全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十三五”期间,高速公路预计投资119.21亿元,新增高速公路里程63公里。积极推进三环高速、南川-两江新区、渝广高速和渝长高速扩能改造,形成“两环五射”高速公路网络,增强渝北和城市发展新区的联系,提升对周边区域的辐射能力。“十三五”期间高速公路重点建设项目见表2.1-4。,规划高速公路建设示意图见图3.2。
表2.1-4 “十三五”期间高速公路重点建设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内容 |
建设里程
(公里) |
概(估)算投资(万元) |
建设时序 |
建设
性质 |
开工 |
完工 |
高速公路 |
63公里 |
119.21亿元 |
|
|
|
1 |
南川-两江新区(洛碛段) |
建设高速公路连接三环及南川方向 |
1.5 |
21600 |
2016 |
2018 |
新建 |
2 |
三环高速
(渝北区段) |
完成渝北区境内三环高速及配套设施建设 |
41.7 |
550000 |
2016 |
2019 |
新建 |
3 |
渝广高速(渝北段) |
完成渝北区境内渝广高速剩余路段建设 |
1.5 |
20500 |
2016 |
2017 |
新建 |
4 |
渝长高速扩能改造工程(渝北段) |
完成渝长高速复线建设,扩充渝长路通行能力 |
18.3 |
600000 |
2017 |
2020后 |
新建 |
(4)水运
持续稳步发展内河水运。十三五”期间,预计投资12.7亿元,着力构建港口枢纽,加快洛碛作业区建设,布局化工园区码头;实施悦来滨江岸线综合利用、御临河流域码头建设,借助悦来古镇、国博中心及御临河沿线旅游资源,着力打造高端旅游线路,适应两江新区城市发展及城市休闲旅游需要。“十三五”期间水运建设重点项目见2.1-5。规划内河水运建设示意图见图3.3。
表2.1-5 “十三五”期间水运重点建设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内容 |
概(估)算投资(万元) |
建设时序 |
建设
性质 |
开工 |
完工 |
水运 |
12.0亿元 |
|
|
|
1 |
洛碛作业区 |
依托洛碛码头,建设危化品货运枢纽 |
15000 |
2016 |
2018 |
新建 |
2 |
悦来滨江岸线综合利用 |
对劲悦来国博城,悦来古镇一线嘉陵江滨江岸线综合开发 |
105000 |
2017 |
2018 |
新建 |
(5)城市道路
“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网络,预计总投资192.5亿元,新增道路里程183公里。加快城市快速路建设。构建以空港为核心的城市跨片区快速联系通道。继续推进金山大道北段建设,启动桃源大道北延伸段、椿萱大道建设。”十三五”期间,新增快速路里程7.96公里,实现10分钟上高快速路,30分钟出城。
完善主干路系统性。打通临近片区对外通道,实现城区各片互联。继续推进秋成大道、春华大道、石港大道等建设,启动悦港大道、悦港北路、观月大道等建设,实施兰桂大道、上湾路等改造工程。”十三五”期间,新增主干路里程52.78公里,打通空港新城、创新经济走廊、保税港区等城市新区对外通道,渝北城区内部基本实现临近片区2条以上干道互联。
加密次支道路网络。新区随着城市开发加密次支路网,完善道路系统;老区突破多种限制,打通断头路,构建穿越次支道路,增强次支路网的系统性和连通性。”十三五”期间,新增次支道路里程97.31公里,有效提高次支路网的交通疏散能力。
强化立交节点改造。加强道路立交改造,提高城市道路节点的通行能力和转换功能。
“十三五”期间,新建、改造立交和桥隧9座,有效减少机场路、余松路沿线的交通运行堵点和瓶颈点。“十三五”期间城市道路建设重点项目见2.1-6。规划城市道路建设示意图见图3.3。
表2.1-6 “十三五”期间城市道路重点建设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内容 |
建设里程
(公里) |
概(估)算投资(万元) |
建设时序 |
建设
性质 |
开工 |
完工 |
城市道路——快速路 |
7.96公里 |
19.11亿元 |
|
|
|
1 |
椿萱大道 |
城市快速路建设,及配套设施 |
3.2 |
138000 |
2016 |
2020后 |
新建 |
2 |
机场专用快速路渝北段 |
城市快速路建设,及配套设施 |
0.8 |
25775 |
2016前 |
2017 |
续建 |
3 |
四纵线北段(金山大道) |
城市快速路建设,及配套设施 |
1.76 |
18000 |
2016 |
2017 |
新建 |
4 |
桃源大道北延伸段 |
城市快速路建设,及配套设施 |
2.2 |
9286 |
2016前 |
2017 |
续建 |
(6)轨道交通
完善轨道交通网络。续建轨道交通3号线北延伸线、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轨道交通10号线一期、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轨道交通环线渝北段项目,启动轨道交通9号线建设,积极争取轨道5号线二期开工建设。截止“十三五”期末,预计渝北区总投资25.71亿元,新增轨道运营里程56.95公里。“十三五”期间轨道交通建设重点项目见2.1-7。规划轨道交通建设示意图见图3.5。
表2.1-7 “十三五”期间轨道交通重点建设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内容 |
建设里程
(公里) |
概(估)算投资
(万元) |
建设时序 |
建设
性质 |
开工 |
完工 |
六、轨道交通(渝北区/全线) |
56.95/184.37公里 |
25.71亿元 |
|
|
|
1 |
轨道环线渝北段 |
奥体-重庆西-重庆北-奥体 |
3.6/50.47 |
32000 |
2012 |
2016 |
续建 |
2 |
轨道5号线一期渝北段 |
园博园-跳蹬 |
2.9/40 |
28000 |
2013 |
2017 |
续建 |
3 |
轨道10号线渝北段 |
兰花路-王家庄 |
26.2/45 |
30500 |
2014 |
2018 |
续建 |
4 |
轨道9号线渝北段 |
天梨路-花石沟 |
14.35/39 |
0 |
2015 |
2019 |
前期 |
5 |
轨道4号线一期渝北段 |
昆仑大道-唐家沱 |
1/17 |
7600 |
2016 |
2020 |
续建 |
6 |
轨道3号线北延伸段 |
机场-举人坝 |
9.9/9.9 |
159000 |
2014 |
2018 |
续建 |
(7)镇际快速干道和普通国省道
构建镇际快速干道。 “十三五”期间,渝北区镇际快速干道建设投资48.25亿元,续建南北大道,开工建设新统大路二期、两江大道北延伸段、南北大道北延伸段及三环统景互通连接道工程。建成镇际快速公路里程53.3公里,形成“两纵一横”的镇际快速干道结构,实现城区和镇域的快速联系。
普通国省道改造工程。“十三五”期间,按照全市全面提升国省干线公路布局调整的总体规划,大力提升普通干线公路技术等级,重点推进G351、S436全线和G210、G319新增路段升级改造,同时按照全市国省道等级以上公路比重要求,进一步提升G319、S101路况等级。实施国省道升级改造114公里,实现普通国省道技术等级全部达到三级及以上。按照《重庆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要求,按5年周期有序推进国省道大修工程63.5公里。“十三五”期间镇际快速干道和普通国省道建设重点项目见2.1-8。规划镇际快速干道和普通国省道建设示意图见图3.6。
表2.1-8 “十三五”期间镇际快速干道和普通国省道重点建设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内容 |
建设里程
(公里) |
概(估)算投资(万元) |
建设时序 |
建设 |
开工 |
完工 |
性质 |
(一)镇际快速干道 |
53.3公里 |
48.25亿元 |
|
|
|
1 |
新统大路二期建设工程 |
实施新统大路二期工程,完成路面黑化、边坡整治、绿化等工程 |
7.8 |
4000 |
2016 |
2016 |
新建 |
2 |
南北大道及三环互通立交 |
续建南北大道,并完成三环互通立交及接线建设 |
11 |
123000 |
2016前 |
2016 |
续建 |
3 |
渝北区国道G210新建工程(兴隆至永庆段、永庆至茨竹段) |
完成南北大道北延伸段,打通兴隆、茨竹一线快速通道 |
15.2 |
100500 |
2017 |
2019 |
新建 |
4 |
渝长高速扩能洛碛连接道 |
完成渝长高速扩能与洛碛镇连接道 |
1.5 |
10000 |
2017 |
2018 |
新建 |
5 |
两江大道北延伸段 |
启动两江大道北延伸段建设,形成统景-石船-龙兴快速通道 |
13 |
200000 |
2017 |
2020 |
新建 |
6 |
统景互通连接道 |
启动三环高速统景互通至龙竣大道接线工程 |
3 |
30000 |
2019 |
2020后 |
新建 |
7 |
渝涪二线洛碛货站进场道路 |
主要建设道路、绿化、照明、交通工程及综合管网等配套设施 |
1.6 |
15000 |
2017 |
2019 |
新建 |
(二)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 |
114公里 |
31.2亿元 |
|
|
|
1 |
G210玉峰山至鱼嘴 |
完成G210旱土至江北界升级改造工程,达到二、三级路标准 |
16 |
24000 |
2017 |
2018 |
新建 |
2 |
S436茨竹至长寿界 |
完成S436线,茨大路、大称路升级改造,达到三级路标准 |
19 |
19000 |
2017 |
2018 |
新建 |
3 |
G351古路至北碚界 |
完成G351线古路至北碚界段升级改造,达到二级路标准 |
19 |
39500 |
2017 |
2018 |
新建 |
4 |
G319双井至环山 |
完成G319线双井至一横线城市主干道建设(石港大道) |
6 |
36000 |
2017 |
2018 |
新建 |
5 |
G319苟溪至双井 |
完成G319线苟溪至双井段道路升级改造,终点连接石港大道,达到二级路标准 |
9 |
22500 |
2018 |
2019 |
新建 |
6 |
G351古路至草坪 |
完成G351线古路至草坪段升级改造,达到一级路标准(拼装混凝土产业基地与高速路的连接) |
4 |
40000 |
2019 |
2020后 |
新建 |
7 |
G210茨竹至方家沟 |
完成G210线茨竹至方家沟段升级改造,达到一级路标准(南北大道三期) |
10 |
80000 |
2020 |
2020后 |
新建 |
8 |
G351统景至长寿界 |
完成G351线统景经黄印至长寿界段升级改造,达到二级到标准 |
20 |
40000 |
2020 |
2020后 |
新建 |
9 |
S436邻水至金刀峡 |
完成S436线,方三路升级改造,达到三级路标准 |
11 |
11000 |
2020 |
2020后 |
新建 |
(8)农村公路
①骨架公路改造。“十三五”期间,按照我区新县道规划布局,结合农村片区“一镇一业”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对目前已经形成的农村公路骨架网络重点路段实施提档升级,骨架公路改造里程199.2公里,估算总投资3.9亿元,进一步优化升级公路网结构。
②旅游道路改造。“十三五”期间,围绕我区优势旅游资源,超前覆盖潜在旅游热点,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构筑基础性交通支撑体系,对全区主要旅游点连接道路实施拓宽、黑化改造,改造里程144.5公里,估算总投资5.02亿元,提升行车舒适度,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促进当地旅游发展。
③村级公路改造。“十三五”期间,提前一年完成“硬化路村村通”剩余670公里硬化路建设,估算总投资4.02亿元,基本实现全区村村通道路硬化;进一步实施村社级道路硬化工程800公里,新建泥结石道路150公里,为广大群众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村“一村一品”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交通环境。
④骨架路网绿化。为打造渝北特色公路形象,将农村骨架路网建设成为景观路、生态路,按照“总体统一,片区特色”的原则,将全区连接各镇街、撤并乡、重要村居、独立旅游热点、高速公路出口等节点的主要道路分片区、分层次、分年度实施绿化工程,项目总计绿化里程1000公里,估算投资1亿元。
(二)交通运输服务管理
(1)布局枢纽型的对外客运服务体系
围绕重庆市建设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部署,充分利用我区集民航、铁路、高速公路、航运于一体的独特交通发展优势,通过进一步提升客运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构建高效率、高品质的对外客运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我区空港综合交通枢纽作用的发挥。
(2)完善多元化的城市客运服务体系
围绕都市功能拓展区与城区内部功能整合,承接未来城市区域拓展,严格落实公交优先发展策略,突出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中的主导地位。结合轨道交通线网建设的推进,建立以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功能明确的地面公交为主体,其他公交方式为辅助,信息化服务为支撑的高效、集约的城市交通运输服务体系。
(3)构建城乡统筹的客运服务体系
通过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引导现有农村客运转型发展,确保“镇镇通公交、村村通客车”目标的实现,为“美丽乡村”建设、镇域及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为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城乡客运服务。
(4)打造现代化的货物运输体系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思路,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和特点,大力发展货运多式联运,推进物流行业现代化发展,健全和发展物流配送体系,引导物流企业提升货运装备技术水平,依托物流信息的信息化,构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
(三)交通发展保障体系
(1)落实规划实施保障
①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渝北区“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对综合交通体系建立、建设项目推进的指导作用。继续贯彻“区级牵头、部门联动、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基本方针,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共同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②建立有效的统筹管理体系
建立以交委、交巡警、市政、建委等部门联动的综合交通管理体系。同时,夯实交通“大部门”体制改革成果,建立和完善区交委与市级交通相关管理机构及辖区内交通运输企业之间的工作联系机制,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统筹管理作用。
③着力完善规划执行机制
进一步细化“十三五”规划的具体工作措施,对规划目标、规划任务细化分解,做到专人专项负责;完善规划执行和落实机制,强化规划实施性,加强规划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④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
建立“政府投资、社会筹资、企业融资、利用外资”的良好机制,促进运输市场开放竞争,促进交通建设投资主体、投资渠道与投资方式的多元化。
(2)提升行业发展能力
①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着力构建权责统一、分工合理管理层级体系。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完善行政审批机制,优化审批流程。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落实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完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建立健全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公开制度,完善交通运输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守信激励和失信惩罚制度,健全交通建设与运输市场信用体系。
②推进法治交通建设
加强现行法规制度执行、完善交通执法体系、完善行政权力监督。
③提高智慧政务水平
构建智慧交通管理平台、完善智慧交通监测手段、提升政务管理智慧水平。
④强化安全应急管理
完善安全监管制度及体系建设、推进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⑤打造绿色交通体系
引导行业转型升级,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引导运输企业升级运输装备,淘汰高污染、高能耗装备。帮助运输企业优化运输组织方式,借助运输需求大数据分析,促进行业主体实现集约型、高效型转型升级。
三、规划方案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1)废气:施工期:TSP污染主要来源为开放或封闭不严的灰土拌和、储料场、材料运输过程中的漏洒、临时道路及未铺装道路路面的起尘和大量的土石方的填、挖、搬、运等作业过程。沥青烟主要产生在公路、港口、机场和公路运输枢纽等路面或工程区表面施工阶段,沥青烟气主要出现在沥青裂变熬炼、搅拌和路面铺设过程中,尤其在公路路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沥青制品,在其熬炼、摊铺及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沥青烟。运营期: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后,各种运输方式仍会对环境空气造成影响。如公路行驶车辆尾气,港口装卸产生粉尘、油品运输和装卸产生的油气,机场飞机烟气,枢纽站场汽车尾气、装卸粉尘等。
(2)废水:施工期:公铁线路跨越或邻近河流、水库或湖泊时,建筑材料如水泥、砂石、油料、沥青等堆放于河岸边不加防护或防护方法不当,如遇暴雨,则容易被冲刷进入河道,而施工废料随意倾倒进入河道,使得水质中的总悬浮物颗粒 SS 大量增加,水体的浊度大大增加,还可能影响到河道行洪及水利。公铁线路施工中机械的燃油、施工物质如公路中的沥青、施工车辆与施工材料的冲洗废水和生活用水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附近水体水质的污染。桥梁施工中,产生的钻孔泥浆、挖孔废渣及围堰土,隧道工程中的废水,路基施工过程中洒落的路基填土、边坡防护不及时导致的水土流失等都会对水体水质产生影响。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主要包括粪便污水和清洁洗涤用水,鉴于施工队伍的流动性和施工人员的分散、临时性,对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达标排放的难度较大,因此首先考虑施工营地的设置避开环境敏感点,禁止设在距沿岸设置;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水排放量,施工人员的就餐和洗涤采用集中统一形式进行管理,如集中就餐、洗涤等,尽量减少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量。路基填料覆压可能导致地下潜水层流径改变,从而改变局域地下水系。
(3)噪声: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建设和运营期噪声源很多,从声源的辐射特性等方面来说,有点声源、线声源等,从声源种类来说,包括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公路、航道及港口码头、机场和枢纽站场。施工期主要是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营运期主要是运输工具交通噪声,铁路及轨道交通主要是列车行驶噪声;公路主要包括车辆行驶噪声;作业机械和港区内配套设施运转产生的噪声;机场主要是飞机起飞降落产生的噪声;枢纽场站主要是进出站口及发车区交通噪声和候车室、装卸发车处社会生活噪声。
(4)生态环境影响:渝北区山地、丘陵众多,加上地形与气候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的交融,使得生态系统的结构复杂,表现出地理区域、地形地貌、气候、植被区划等方面大尺度的、复合性的过渡特征。多样化的生态系统类型,对渝北区珍稀动植物栖息、生存、繁衍,对维护三峡库区流域生态环境和保证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次规划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内容包含铁路、公路、水运、机场等各类交通建设项目,涉及渝北全区区域,影响范围广,将对各类型生态系统均会产生一定影响。
四、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生态功能区 |
所在
区域 |
主要
生态影响 |
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
以水源涵养为主的生态功能区 |
主要分布在山区 |
地表扰动、植被破坏 |
① 优化线路方案,远离河流源头等重要水源区
② 桥隧工程代替高填深挖,减少植被破坏
③ 避免废水排放,加强项目沿线及周边绿化 |
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的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 |
主要分布在山区 |
植被破坏、干扰野生动物、生境切割、阻隔影响 |
① 优化线路方案,避让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功能丰富的森林植被区域,避让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河流、水库等重要湿地区域,若无法避让,应桥隧工程代替路基工程,减少植被破坏,减小分割影响
② 避绕珍稀濒危物种的集中分布区域,以保护珍稀动物为主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区内修建动物通道,增加桥隧比例。
③ 采取措施降低交通噪声、夜间灯光对野生动物影响 |
以土壤保持为主的生态功能区 |
主要分布在山区 |
地表扰动、水土流失 |
① 优化线路方案,尽量避让陡坡地区,避让滑坡等地质灾害区
② 桥隧工程代替高填深挖,避免大填大挖,减少植被破坏
③ 通过生态或工程措施,促进边坡植被恢复,减少水土流失强度 |
(2)环境空气
① 沿线服务设施及枢纽站场采用清洁能源,不得设置燃煤锅炉,对沿线设施的餐厅加装油烟净化装置。
② 建议实施上路车辆的达标管理制度,对于排放不达标的车辆不允许其上路。环保部门应加强车辆尾气检查制度,禁止尾气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上路行驶。
③ 公路运营期间,加强道路管理和路面养护,保持道路良好运营状态,并加强绿洲路段公路两侧的植树绿化。
④ 建议规划部门制定和审批城镇建设规划时,对在公路附近建设住宅、学校等建筑物加以限制。
⑤ 对于油品吞吐港区和机场油罐区,其油气挥发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清洁生产技术和污染控制措施。清洁生产技术主要包括浮顶罐储存技术(减少油罐呼吸损耗)、密闭装车回收油气技术、降温技术等措施。污染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油类分类储存管理、喷淋降温等,并加强管理,做好设备维修与维护,防止跑冒滴漏,减少挥发性烃类气体。
(3)水环境保护措施
① 在铁路、公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要认真调查论证路线走向与地表水系的相互关系,设计足够的涵洞、桥梁,以减少高路基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在跨越河流、水库等水体时,尽量采用桥涵跨过,减少使用堆填式的路基结构,减小对地表水体的影响;尽可能避免使现有河流水体的改道,维系原有地表水体水文条件。
② 地表水体附近路段严禁排放废水,严禁放置施工机械,严禁堆放含有化学物质的施工物料和废渣,尤其是有毒有害物质。施工机械应加强维护,最大限度的减少油污的跑、冒、滴、漏。其他物料堆放应设置临时拦挡措施,并采取覆盖措施,防止流失进入地表水体。
③ 铁路、公路养护中对于修建排水系统的路段要定期对其维护,加强对排水设施的管理和修缮,不使未经沉淀的路面径流随意排入农田、湿地或河流,或因路面径流泄露而污染饮用水源。沿线设施产生的生活污水集中产生地应设有污水处理设施,不能将未经处理的污水随意排放。
④ 对于营运期铁路站区以及公路服务区、收费站等沿线设施产生的生活污水,若其附近有城市污水管网,则经化粪池处理后就近接入管网,送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处理;若站区、服务区、收费站等沿线设施附近无城市污水管网分布,应在站区、服务区、收费站等沿线设施内设置地埋式一体化设备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回用场区、服务区、收费站及高速公路沿线绿化,不外排。
⑤ 在公路项目路线跨越及临近Ⅰ、Ⅱ类水体等敏感路段设置警示牌,加强路线两侧防撞护栏的设计。对桥梁设置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同时在桥梁两端设置沉淀池并作防渗处理,此外,应根据公路相关设计规范设计桥梁防撞护栏的相应防撞等级。
(4)声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规划项目生产设施应尽可能选用工艺先进、噪声小的机械设备,并采取必要的隔声、减震、消声等降噪措施,降低噪声源强。运营期:① 从声源上降低噪声;② 在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
(5)振动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本次规划涉及的交通类项目中,仅有铁路项目涉及对振动环境的影响,因此,主要对铁路项目的振动环境影响提出减缓措施。
铁路项目运行后,定期对全线轨道进行打磨,消除轨道上的磨损,减少轮轨间接触面的不平顺度;为改善车轮不圆整引起的振动,应定期进行镟轮。此外,可设置隔振沟、墙等防振屏障措施,或者改变建筑物使用功能。
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符合国家及重庆市及渝北区的城市发展相关规划、环保规划;在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后,规划选址可满足国家规范要求;规划设施规模基本合理,规划方案实施的环境风险可控。本规划在严格执行环境规划、实施总量控制、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减缓不利环境影响措施与对策、加强环保监管力度的基础上,可以达到规划的各项环境保护目标。总体而言,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本规划方案是可行的。
六、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以及公众认为必要时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公众查阅环评简本的期限:自第二次公示首日起,不少于十个工作日
公众查阅环评全文本的预计起始时间:2018年6月15日。
公众查阅环评简本、全文本的方式:通过环评单位、规划编制单位均可查阅。
七、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在相关信息公开后,与本规划相关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可就本规划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邮件、传真、电话、信函等方式向规划组织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联系和反映,供规划组织单位、环评机构和政府主管部门决策参考。
八、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本次公众调查环境影响信息公示在网站发布公示。公众咨询可采用邮件、传真、电话、信函等方式,公众咨询和反馈意见的时间为第二次公示首日起,不少于十个工作日.
九、公众意见反馈联系方式
规划编制单位:渝北区交通委员会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18602321393
地址:渝北区兴科大道319号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及联系方式
环评单位:重庆环科源博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证书等级:甲级;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3103号
业务范围:化工石化及医药;冶金机电;社会区域;建材火电;轻工纺织化纤;农林水利;交通运输。
联系人:檀工
联系电话:023-62668337
地址:重庆市渝北龙山大道扬子江商务中心7楼;邮编:401147
Email: 3525376672@qq.com